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网报道

本网报道

免费互动平台:园区从业者e言堂,供需资源一手掌控

园区经济如何推动中国经济 发布时间:2016年9月19日


园区经济是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创新性、人文性、生态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而兴起的新兴市场竞争主体,是地域经济主体的现代化、特色化和社会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园区将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
  承载平台。
  中国园区的产生,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特殊经济区域,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需要,也是扩大吸收国外直接投资、促进出口、参与国际分工的需要。中国园区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对增加出口、吸引外资、引进高新技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园区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从园区的各项指标上看,其已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中坚力量。园区内产业的不断集中再到集聚,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版图之中起到了“增长极”作用。园区同时也担负了中国技术创新和现代化产业建设的重任,在对外出口、土地开发、吸引就业以及城市化进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园区的发展历程是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内地城市、再到西部整体的全国开花的过程。而园区的类型,由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逐渐向多功能、专业化发展。在中国园区建设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中国园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的巨大挑战与困境:
  1.园区经济严重依赖外资企业,却难以实现技术外溢效应
  通过引进外资企业,实现技术外溢效应,从而增强所在国生产技术水平,达到技术创新的目的——这是中国外资政策重要的理论出发点。而中国目前大部分园区的现实情况是,外商企业限制技术引进与扩散,没有在本土进行创新的动机与利益激励,而本土企业在技术和人力资源上又与外商企业差距较大,还不具备吸收技术溢出的能力。
  2.高度依赖核心大企业,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中国多数园区产业群的企业组织结构均明显地表现为对核心大企业的高度依赖,核心企业和外围企业之间实力悬殊,中小企业的发育相对不足。而地方政府又往往在资源和政策上更多地向园区核心企业倾斜,又加剧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难度。园区企业外资化、大型化,严重制约了培育中国本土国际性企业的空间。
  3.园区政策使用不当,造成资源浪费和“候鸟企业”现象出现
  90年代以来,园区发展规模急速扩大,地方政府不断规划新的园区。为了吸引投资,许多地方给予企业比国家统一优惠政策更加优厚的招商条件,一再降低土地出让价格、水电等资源费用和其他税收标准,这造成了企业土地开发效率低下和对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此外,还出现了企业以追寻最优惠政策而在相邻园区间进行迁移的现象,一旦政策优惠期限过期,这些企业便如同候鸟一般迅速飞向下一个政策温床,这直接导致了财政税收的极大损失和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4.园区主导产业定位不清,发展前景不明朗
  除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园区将服务业作为其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外,其他园区,特别是中西部园区同样以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作为其重点发展领域。但从经济基础、研发环境等条件看,除少数地区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外,大部分园区提出了与自身条件不相符的产业发展计划,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现在,中国的一些园区亟待升级,如何突破这些园区发展的瓶颈,更好地发挥集聚效应,提高竞争力,创新必不可少。充分利用园区产业基础良好的优势,创新机制、创新园区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园区升级的华丽转身。
  中国经济要不断地实现突破,需要充分利用各地园区的集聚效应,通过多种园区的集约发展共同打响中国这个蓝色经济的大品牌。
  来源:品牌园区网

©2016-2021 品牌园区网版权所有 | 京ICP备16038284号 | 法律声明 |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