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园区动态

园区动态

免费互动平台:园区从业者e言堂,供需资源一手掌控

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四川自贸区4关键词与使命 发布时间:2017年7月5日


作为一个内陆城市,成都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离世界那么近。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成都摇身变为面向泛欧泛亚的开放前沿,成为距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到法兰克福只需10小时,比京沪广深少2小时。
  但是这种地理优势的背后,又是不小的开放劣势。
  2016年,成都货物贸易额2713.4亿元,服务贸易额120亿美元,仅为重庆的65.3%和58%;引进外资85.3亿美元,对外投资24.3亿美元,仅为重庆的75.2%和59.4%。
  7月2日,在成都市召开的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列举了两大国家中心城市的差距,指出成都必须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功能。
  打开大门搞建设,让新鲜空气进来,让新生力量进来——这种对开放的大声疾呼,展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这就不难理解,作为开放代名词的“自贸区”,为什么会被多次提及。
  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划了一下重点,在范锐平的讲话中共有4次提到自贸区,它们的关键词分别是“金融”“物流”“产业生态圈”和“制度供给”。而这4个关键词,代表了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发展之路上,自贸试验区所承担的4种使命。
  关键词1.金融
  范锐平在讲话中第1次提到自贸区时说,要创新自贸区金融服务,打通企业境内外融资通道。
  为什么要创新自贸区金融服务?为什么又要打通企业境内外融资通道?
  道理很简单,因为成都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功能;而这种城市功能,又需要在更多的开放中来提升。开放,正是自贸区的使命所系。
  应该说,金融业在成都已经有充分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成都先后被赋予西南地区金融中心、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西部金融中心等功能,在国家金融版图上的地位不断凸显。
  2016年金融业增加值1386亿元,占GDP的11.4%;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4万亿元、2.7万亿元;在“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居第五位,在“中国城市吸金能力”排名中居第三位。
  但也不得不承认,成都金融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金融资源优势未充分转化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金融要素市场不活跃;新业态发育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运用资本市场的方式单一,直接融资比例较低等。
  这些问题,可能也都是开放度不够的问题,也都是需要在进一步的开放中解决的问题。
  自贸试验区在金融服务的创新和开放中,拥有更多优势。在国务院批复的总体方案中,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占据了重要地位。
  关键词2.物流
  范锐平在讲话中第2次提到自贸区时说,
  要坚持“贸易催生物流、物流反哺贸易”,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南向开放地区贸易合作,大力发展以成都为中转枢纽的货物贸易和以成都为承载平台的转口贸易、离岸贸易,联合建设海外仓和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网络平台,将“成都造”产品推向全球市场。
  物流与贸易,是一对双胞胎。这长长的句式,说明了成都对于物流与贸易的重视,也说明了自贸区对于物流业与贸易发展的重要性。
  物流与贸易,都离不开交通枢纽的建设。这一点,对于成都而言更加重要。
  历史上,成都曾一度遭受“蜀道难”的困局。然而,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难”的内涵已演变成了货物集疏难、要素流动难。其中的一个主要表现,即是国际贸易水平不高。
  2016年成都共有物流企业4428家,其中外资物流企业仅42家,占比不到1%。成都国际航空货邮量9.8万吨,仅占货邮吞吐量的16%,而重庆分别为12.4万吨、34.3%;成都全货运国际直飞航线只有5条,而重庆有12条。
  正视差距、追赶超越,这是成都做出的选择——
  着眼建设国际性的生产要素配送中心、信息资源交流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最具影响力的供应链枢纽城市。
  在这方面,自贸区显然可以做得更多。
  目前,成都正在建设国际空港枢纽,将形成“一市两场”格局,实现年旅客吞吐量1.5亿人次、货邮吞吐量300万吨。成都国际铁路港远期设计吞吐能力达250万标箱、1900万吨散货,蓉欧班列已联接国内11座城市和欧洲、中亚腹地。
  而其中的双流航空港,和成都国际铁路港,都正好落在成都自贸试验区的辖区内。这显然不是偶然的。
  关键词3.产业生态圈
  范锐平在讲话中第3次提到自贸区时说,
  加快规划建设以天府科学城、成都医学城和高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自贸区等为载体的创新型园区,充分利用中法、中德、中意、中韩、新川等国家级产业合作平台,全面整合双创基地、孵化基地,形成一批有显示度和市场影响力的园区品牌。
  这里,表面上的关键词是创新型园区,而背后的关键词却是产业生态圈。
  所谓“产业生态圈”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物流和配套企业等要素能够有机排列组合,通过产业链自身配套、生产性服务配套、非生产性服务配套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形成产业自行调节、资源有效聚集、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的一种多维网络体系。
  为什么产业生态圈这么重要?
  截至2016年底,成都管理的人口已达2030万。据测算,到2030年全市人口规模将突破2200万人的承载极限。在经济学家看来,如果仍然延续粗放型产业布局,必然加剧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
  为什么产业新城这么重要?
  作为工业化与城镇化相结合的一种城市发展方式,产业新城已成为产业生态圈的重要承载。之所以要依托自贸区建设创新型园区,目的在于坚持以产业新城为核心构建产业生态圈,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现阶段,成都正处于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自贸区的这一使命也就更加凸显。事实上,在这方面,成都自贸区已经有一些成功经验。
  图片出处:中国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官网
  据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了解,成都的天府国际基金小镇是继前海深港基金小镇之后,国内第二家在自贸区的基金小镇。这是多家基金公司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一个金融资源聚集地。目前已有70多家全国知名金融机构入驻。围绕创投融资、财富管理、双创孵化和人才聚集四大核心功能,小镇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基金产业生态圈”。
  关键词4.制度供给
  范锐平在讲话中第4次提到自贸区时说,
  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建立以投资自由化为目标的市场准入制度,开展市场准入限制专项清理,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政府行政权力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投资审批负面清单五张清单,依法放宽银行类金融机构、会计审计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支持民营资本有序进入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提高市场准入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范锐平这样说,目的是要通过创新自贸区的一系列制度供给,来着力提升行政行为规范性,来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
  制度性交易成本,是企业发展的痛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所谓制度性交易成本,主要是指政府制定的各种制度工具所带来的成本。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曾指出企业在遵循政府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时所需付出的成本,例如各种税费、融资成本、交易成本等等都属于制度性成本。
  制度性交易成本越高,企业经营面临的压力越大,对于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尤甚。
  如何创新制度供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中国经济下一步增长的关键所在。这也正是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使命所在:通过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形成的创新经验,可以在更大面积的范围内复制、推广。
  在这方面,成都自贸试验区已经创新了一些制度供给,比如企业住所申报登记制度改革等,但要做的显然还有很多。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6-2021 品牌园区网版权所有 | 京ICP备16038284号 | 法律声明 |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