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本网报道

本网报道

免费互动平台:园区从业者e言堂,供需资源一手掌控

中国产业园区进入“大品牌”时代 发布时间:2016年7年28日


产业园区自的发展陆续经历了三个阶段,“产业救国”阶段,“产业兴国”阶段,而今到了“品牌兴国”的阶段。产业园区正处在一个极速的转型期,其承载的使命也要与时俱进,即从追求数量和规模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从引进资金和技术,转向带动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从追求经济利益转向追求品牌价值和发展可持续性。

每一个时期都是产业园区发展的一次变革,每个特定时期下产业园区被赋予了怎样的历史使命?今天,中国品牌园区网带你一探究竟。

产业救国自1978年起,我国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序幕,也迎来了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新征程。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沿海开放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5月,中国正式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在这些城市先后建立了17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此时的产业园区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这十分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当时国民经济需要提升,诺大的中国劳动力就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扩大开放承接来自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明显的提升作用。邓小平访美期间参观美国先进的机器设备时,美国的科研人员说把利用它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一年的工作量。邓小平当时只说了一句话,中国人口那么多,就业问题怎么办。

因此,我国首批经济开发区的建立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是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难题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外提升了经济的综合实力,打开了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对内缓解了中国劳动力密集的就业问题。我们称中国经济的这一时期为产业救国时期。

产业兴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战略的推进,特别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坚定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后,开发区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开发区的层次由国家迅速扩展到省、市、县及部分乡镇,开发区的地域也由沿海推进到沿边、沿江乃至内陆省会城市,形成遍及全国的开发区建设热潮。

2013年全国国家级经开区数量上升为200家。其中,东部地区96家,中部地区58家,西部地区46家,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区域分布更趋平衡。我国开发区经历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及内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过程。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需要,也是扩大吸收国外直接投资、促进出口、参与国际分工的需要。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成为提高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发展速度和规模质量已经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这一阶段,产业园区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同时我国的知名产业园区也由“工业化”向“品牌化”逐渐过渡,突出重围的产业园区无不将品牌作为下一阶段竞争的主要核心力量。

品牌兴国“品牌兴国”是我国当前的国家战略,国家品牌价值越高,其对全球产业链的主导力就越强。产业园区作为实现地域产业发展而建设的产业集群区域,肩负着一座城市乃至国家经济发展产业链升级的重要使命,因此产业园区品牌建设势在必行。

随着产业园区规模逐步扩大,主管部门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环保不达标、发展长期滞后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末位淘汰制政策,倒逼产业园区创新改革,寻求更为集约化、高效化、创新化,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因此,集众多元素为一体的品牌成为了新时期下产业园区进行角逐的又一轮重点,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园区排头兵积极的进行品牌塑造和输出,其品牌带来的成功效应让中国产业园区的品牌化更具魅力和说服力。

中国园区数量众多,如何激流勇进成功过渡到品牌时代将是一个复杂的命题。作为中国首家从事品牌园区培育和塑造的专业平台,中国品牌园区网为园区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品牌打造法,从品牌理念的培育到品牌的塑造,再到品牌的升级管理。品牌园区塑造任重道远,中国品牌园区网将与产业园区携手并进,以长久以来积累的品牌塑造经验和创新平台为产业园区提供进入“大品牌”时代的跳板和全线解决方案。

来源:品牌园区网


©2016-2021 品牌园区网版权所有 | 京ICP备16038284号 | 法律声明 | 新闻投稿